评估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评估动态
评估进行时之师者风范(四)
发布日期: 2017-04-19      文章访问量: 0

“我希望能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到通精极致、尽善尽美”——记医学院副院长吕广明教授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南通市高校教学名师、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面对获得的这么多荣誉,他还是谦虚的说道,“我希望能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到通精极致、尽善尽美。”

吕广明1991年毕业于原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并留校任教。从教26年来,他一直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科研相关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立足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第一线。从师而未从医,对于这样的选择,吕广明有着自己的想法:“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教师虽然平凡,但我始终热爱。”


倾心教学无怨悔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伴随着阵阵轻快的上课铃声,启秀校区主教学楼A202室内,吕广明正跟他的学生们进行着最简单,也是最庄严的解剖学上课“仪式”。

“能做吕老师的学生是件幸运的事,能被老师记住是件幸福的事。”临床126班的郭可盈深有感触,“大一的时候吕老师教过我,我大三了走在路上,老师还能叫出我的名字笑着跟我打招呼。”吕广明最爱与学生交流,每到课间他总会走到过道里跟学生们互动,或探讨学术问题,获闲聊生活逸事。几堂课过后吕广明就能把一个班上的同学都给认全了。

人体解剖学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需要整天摆弄尸体,长时间与刺激性的福尔马林接触,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职业。由于对福尔马林过敏,以往每次上完解剖实验课,吕广明都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流鼻涕、流眼泪、甚至哮喘,严重的时候根本不能躺下来,只能坐着睡觉。而他对这些却避而不谈,“教师的态度对帮助学生克服解剖学的学习困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理论中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学生们必须要掌握。”在医院靠着座椅打着点滴的他,没有丝毫后悔过自己的从业选择,想的更多的却是,他的学生们懂了没有、会了没有。

吕广明坚持上好每一节实验课,从未因过敏反应而影响到实验教学进度,这也让他的学生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吕老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这么累,不好好学习真的对不起他。”郭可盈十分心疼老师,但更多的是内心深处对老师油然而生的敬意。在学校师德标兵评选时,她把“最喜欢的老师”这一票投给了吕广明,“身边好多同学都给吕老师投票了,不止我一个。”

近年来,实验室引进了离子通风系统和各种仿真、塑化实验模型,环境条件显著改善,吕广明和师生们对福尔马林的接触显著减少,课程教学也更容易实施和操作。“过去条件差,现在实验环境改善了,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从过去到现在,改变的是技术、环境;不变的是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


凝神聚力抓创新

课前提问、课后总结、章节测验是吕广明一直提倡并“身体力行”的教学方式。上过他课的学生都知道,这些都是吕广明的课堂惯例。“阶段性的总结测验让我能够动态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课前提问是吕老师的良苦用心,是为了督促我们自觉巩固所学内容。吕老师的课大都在上午一、二节,一上课就能集中我们的注意力,班里的精神风貌都有所不同了。”临床126班的李媛媛表示,自己跟班上的同学一样,十分赞同吕老师的教学做法。

严于律己,严于治学。吕广明从来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皮质脊髓束损伤后再生相关microRNA的筛选及功能分析”目前正进入紧张的结题阶段,吕广明作为项目指导老师,带着项目组的五位同学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改着结题报告,牺牲了自己大部分的午休和周末时间。“小到连网上的季度报告,吕老师都会亲自检查格式、标点,字字斟酌给我们分析完善。”临床医学122班的王艺儒感动于老师的这份执着与严谨,将五年来吕广明给她手改过的稿子全部珍藏,那厚厚的一沓A4纸上满是黑色红色、直线波浪线、宋体手写体的“纵横交错”。“进了课题组,老师都是仔细地教给我们平常没有涉及过的western blot、rtpcr,先让我们实践再悉心指导对错,一点也不会觉得不耐烦,”王艺儒说,“如果不是吕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培训指导我们,我们不会有这么快的进步,更不会拿到省重点和国家级项目。”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要通过不断的科研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的。”高标准、高要求下,吕广明感到欣慰的是,他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引以为傲的学生。他指导本科生完成“豚鼠脊髓中皮质脊髓束的Fluoro-ruby逆行示踪及三维可视化研究”项目,获2010年“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得并完成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资助项目1项、南通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资助项目3项;指导硕士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南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


“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吕老师平时乐于助人,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凡事都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同事这样评价他。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吕广明所在的解剖学教研室是医学院承担课程教学工作量最多和最重的教研室之一。随着我校近年来招生人数不断扩增,教研室的教学工作量更是成倍上涨,但吕广明和同事们没有因此而影响教学质量,去年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还被评为南通大学优秀教研室。

吕广明不仅负责教研室每年约90个班次的解剖学教学任务的安排,同时自己还承担着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眼耳鼻喉解剖学、口腔解剖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带教任务,多达每年400个学时。对待课前准备工作他绝不含糊了事,认真阅读教学大纲、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详细书写备课笔记……办公桌上高高堆起的教案见证了他的每一次辛勤备课。

医学教育日新月异,吕广明致力于医学教学研究与课程资源建设,负责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规划教材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主持省级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培育课程。以病例为中心的解剖学教学(CBL教学)是当前热点,CBL教学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吕广明积极参与CBL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收集与解剖学知识点相关典型病例,总结提炼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设计相关问题,以便学生分组讨论。目前该教学方式已在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繁重的教学之余,吕广明还承担着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白天要参加教学和科室教学管理相关工作,吕广明只能利用晚间和双休日时间查阅文献、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他主持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参编出版学术专著3部,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植入式神经信号再生与阻断微电子接口器件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含TNF-α抑制剂缓释系统神经移植物的制备及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的研究》。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一种责任;选择了学医,就要不怕吃苦。”吕广明关爱学生、倾心教学,对信仰他一直热爱且坚持。“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努力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尽力奉献。”

(校报学生记者 崔春琴 张萌萌 纪清钊)


吕广明带领学生参观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室。

吕广明指导学生科研。


信息发布:教学质量管理处